改装不善,等同毁车!如何防范汽车美容与改装陷阱?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汽车美容店更如雨后春笋锻迅增加,无论是车蜡、车釉还是各种高级镀膜产品,它们个个都说得是天花乱坠。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品质却是良莠不齐,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
1、迎合车主,虚假说辞:比如,很多汽车美容中心都会怂恿对新车进行封釉,说是能够让车表长时间光洁如新,价格也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但是封釉对于新车来说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可能伤害汽车。防骗经验:作为消费者,一定要对汽车美容有个冷静、清醒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了解更多信息,理智地对待汽车美容,不要轻信商家为迎合车主爱车心理的虚假说辞。
2、偷梁换柱,鱼目混珠:比如,对于刚刚买车的车主来说,给汽车贴膜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因为车膜有很好的遮阳性、安全性。然而,车膜品牌众多,价格也相差甚远,不法商家趁机大作手脚,或偷梁换柱,想方设法误导和欺诈消费者。防骗经验:消费者在加装汽车隔热膜时,要从选膜、验收和保养等几个环节来谨防商家可能设置的三大“陷阱”。
①偷梁换柱陷阱:汽车前风窗玻璃的弧度大、面积大,车膜须整张粘贴,同时前风窗玻璃贴膜要求透光度更高、隔热性更好、防爆性更强,所以须专材专用。但是有个别不法商贩故意使用拼凑料,分割粘贴前风窗玻璃膜。
②鱼目混珠陷阱:有的商家在真膜中混入假膜,令消费者难以提防。伪劣防爆膜的透光率低,从里面看不清外面,所谓的“隔热”“防爆”性能难以达到。
③不留证据陷阱:很多商家会在给消费者优惠时提出一些苛刻条件,比如打九折但不开发票也没有保修卡等。对此,消费者必须小心提防。
3、以假充真,遮人耳目:比如,封釉”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现在汽车美容店里更多的是以“蜡”充“釉”,也就是你花了高价去打了一回蜡,因为真假“封釉”的区别,在施工后当时是看不出来的,只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显露出来。防骗经验:如果想甄别封釉美容的真伪,可以记住以下几点:询问一下使用的是什么“釉”?是否给车辆使用了去污黏土打磨?是否有专用的封釉振抛机?是否用无尘纸擦拭封釉后的车辆?封釉的车间屋顶有无成排的专用红外线烤灯?把握住这几点,基本上就不会被“假封釉”蒙蔽了。正规的封釉施工应具备研磨、封釉、镜面处理等五道工序。对一般车辆来说,这个过程不应短于2小时,旧车的耗时还会更长。
4、改装不善,玩弄“猫”腻:改装汽车现在已呈“燎原之势”,无论大车、小车、高档车、低档车都改得“不亦乐乎”。不过,就目前汽车改装并不成熟的大环境来说,虽然有不少车改装得相当劲爆,但是真正成熟的改装却不多。如果改装不善,反而等同于毁车。防骗经验:要想规避改装中的“猫腻”,首先需要多与有经验的车友交流,多比较几家店。不要贪图价格便宜,去找路边店甚至黑店。一定去找正规车行,并查看改装店有没有相关部门核发的证书。
5、尽情“忽悠”,“玩弄”价格:封釉的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贴膜的价格贵贱能相差几十倍等,面对这样的汽车美容市场,不少消费者是“雾里看花”。其实,很多价格低廉的装饰用品都来自非正规的生产厂家,这些物品不但便宜,而且质量和售后服务也没有保证。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只买贵的”就是科学的。防骗经验:汽车美容要小心“价格陷阱”,选择饰品要注意质量和价格合理,既不要让劣质的商品“坑”了,也别在那些高档品上花冤枉钱。价格过于低廉的产品不可选,一味追求高档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
6、“完善”售后,养护谎言:一些厂家公开对外宣称自己的产品施工一次之后,功效可以持续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只需在此期间定期到自己的美容店里做几次养护即可。实际上,这些护理用品的功效持续期远没有他们宣传的长,后续的这几次养护实际上就是把车身清洗干净,再重新做一遍,只不过是几次一模一样的工作费用放在第一次就全收了而已。防骗经验: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和专业人士的介绍,确定你所需要的美容项目,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不买。在店员给你推荐的同时,你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做这类美容。
7、“三无”产品,路边“洋货”:目前,大多数路边小店都是无证经营的“黑店”,不但没有专业技术,而且还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充数。防骗经验:选择一家具备专业资质和良好信誉的汽车美容店很重要,这里销售的汽车美容用品虽然价格高一些,但质量可以保证。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查看经销商的销售授权书和海关报关单来辨别汽车美容装饰用品店的真伪。
8、真的不真,骗人是真:比如,许多所谓真皮座椅,价值三五千元的产品实际价值也就几百元,一半真皮一半革或用其他皮代替真牛皮。这些皮经不起高温、暴晒,保养得再好,用不上一年就会出现裂纹。而在正常情况下,真皮一般都能使用5~8年以上。如果原车不是真皮座椅,尽量不要换真皮。原车的丝绒座椅的质量都很好,可以说车开烂了,座椅也不会烂掉,后包的真皮皮质一般都很差,使用时间不长就会出现龟裂和发白。防骗经验:给汽车美容前,一定要保持清醒,货比三家,不要出了大价钱,却买了劣质产品和劣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