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之战已打响,但车厂与互联网公司的融合还需时日。如果说现在是群雄割据混战的上半场,那么突破重围建立品牌认知,形成良性竞争便是下半场角逐的关键。
1、车联网研发的角色定位
车联网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主机厂都无法独立完成技术的研发。车企有数据与技术的载体,互联网公司空有技术能力而缺少支持。但由于双方在各自行业中都是体量巨大,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行业巨头,因而在车联网技术研发主导权的争夺上双方各有坚持。
例如在一个成熟的系统中,如果有BUG或者要进行功能迭代,互联网公司的常用做法就是升级,但主机厂们对这类方案一直持保留意见。汽车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安全”红线对各类电子控制单元的实效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通常采用CAN总线Boot loader方式进行升级,甚至不惜通过召回,让车回服务站在专业人员的亲自操作下进行升级。
产品的应用场景不同使得互联网公司和汽车企业在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层面的理念和方式存在很多差异,双方只有确定供应商和主导的从属关系才能保障技术研发的效率。
2、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目前车联网的生态圈还很脆弱,只是发展到具有上网功能汽车的状态。车企对互联网汽车的热情在不断高涨,但也并非贴上“互联网汽车”标签的车型都热销。对于用户来说,车联网切中了他们的需求,但并没有抵达用户需求的深处。
在车联网生态圈形成的过程中,各方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同样是座椅、仪表、内饰、门板,这些配件的功能、设计理念等方面在车联网时代应随着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的变化而进行革新。为汽车提供娱乐、消费、驾驶辅助等功能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也应思考自己在整套车联网系统中的价值。这样车联网的生态圈才能健康循环。
3、盈利模式的创建
车联网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通用、丰田等品牌都曾想过用收取服务费的方式来获取车联网受益,但用户的消费意愿非常低,以致于现在的车联网服务只能更多的作为增值服务而存在。
无论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百度的Apollo,还是以传统车企为代表的福特的SYNC AppLink都是以开放平台,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平台的研发和建设,共同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车联网生态作为系统的进化方向。但车联网技术如何产生经济效益从而进行利益吸引仍是摆在车企面前的难题。
商业盈利模式是确保车联网长远发展的关键,车联网在研发过程中还应跳出纯粹的技术范畴,更多思考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的交融与创新,方能取得长足进步。